《山楂樹之戀》影評:假純粹真無味
此片根據艾米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作為小說,《山楂樹之戀》擁有大批的忠實書迷;在此書將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的小說的消息傳出以后,關于《山楂樹之戀》的討論一時云起,人氣高漲,各種帖子各種采訪開始出現,“暢銷書”“真實故事改編”“文革背景下的純愛”“性萌動”各種人氣元素的存在使得此片更顯吸引力,年輕人期待,經歷那個時代的中老年人也關注,而此片的宣傳語:“史上最干凈的愛情片”打出以后,更是贏得更多的側目,之間有炒作,也有各種正面的宣傳,這種陣勢下,觀眾們的期待度自然水漲船高,除了對本片的關注,更多是期待張藝謀的回歸,但是期望越大,失望當然也就越大。
《山楂樹之戀》的歷史背景和故事題材與張藝謀1999年的《我的父親母親》有許多的共同點,而《我的父親母親》早已得到不少人的認可,所以很多觀眾所期待的是一部與《我的父親母親》類似的佳片,但就個人的觀影體驗而言,兩部電影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張藝謀在處理《山楂樹之戀》的原著取舍和電影表現上顯然不是成功的,可以說是“繼承”了張藝謀不會講故事的遺風。
首先是原著脈絡與電影脈絡之間的出入,張藝謀幾乎把所有的原著支脈刪去,只留了主脈絡,原著中的眾多重要人物在電影之中淪為龍?zhí)?,而這其中的很多支脈是為了推動劇情進一步發(fā)展而存在的,而電影中屢次三番的打出字幕來延續(xù)劇情實為敗筆,這不是一個會講故事的導演所做的舉動,張藝謀一心一意想要講好這個故事,但是看來他做的并不成功,從《黃金甲》到《三槍》到《山楂樹之戀》,任何的出色的劇本交給張藝謀,出來的電影都大打折扣,《雷雨》再經典,《血迷宮》再驚奇,《山楂樹之戀》再暢銷,也經不住張藝謀的折騰。
而原著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性萌動”在電影里已經被弱化的不成樣子了,連原著小說作者對此片對于此元素的大幅刪節(jié)都倍感不滿,而這些在電影中被故意弱化的東西,恰恰很多是原著中的精華,在扭曲時代被壓抑的愛與欲,在片中已經幾乎毫無蹤影,張藝謀“過濾”了這部電影,朝著他所謂的“干凈”而努力,他做到了,但他也丟掉更多的東西,一味的朝著純凈去,最后卻容易像白開水一樣,平實但卻無味。
再談電影本身的段落處理,字幕顯然是蒼白的,而刻意的盡量模糊文革背景也使得本片缺乏它原著本有的思想性,但此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段愛戀是發(fā)生在那個時代的,模糊時代的殘酷性和扭曲性而獨立這段愛戀必將使得整個故事全局性的思想缺失,正是因為發(fā)生在那個時代,我們才會如此關注,如果純粹去提取它的純愛故事,倒不如直接去看日式純愛片,而原著中關于人性的描寫也頗為殘酷,正是眾多的支線脈絡才捧起了中間的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張藝謀純粹是為了純粹而純粹,因小失大的同時也沒用把故事講好,使得故事本身巨大的殺傷力大大的減弱。
張藝謀電影的攝影都是一流的,這部仍然不例外,顯然,張藝謀攝影的功底遠遠強于他講故事的功底,本片的畫面依舊秉承張氏電影攝影的高質量,畫面優(yōu)美而質樸,構圖和色調都很優(yōu)秀,張藝謀的態(tài)度很誠懇,但是卻沒有獲得應有的成功,本片只能淪為一部掛著暢銷書改編桂冠的張氏平庸之作。
本片中的演員可謂一個亮點,周冬雨的表演可圈可點,與原著中的靜秋較為符合,雖然表演略微青澀,但是卻剛好符合電影的感覺,這種角色,也只能有這些涉世未深的高中女生可以傳達的好了,而男主角竇驍最出色的卻還只是他陽光的笑容,反而沒有非科班出身的周冬雨表演的到位,但是也算中規(guī)中矩,而其他重量級演員幾乎是全充當跑龍?zhí)椎娜罕娧輪T了,因為本屬于他們的脈絡早已被張藝謀刪的干干凈凈,而本片公映前張藝謀關于此片選角的言論,不管是不是炒作,都不無道理的印證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浮躁。
或許我們這個時代將不會再出現如此純凈而又壓抑的愛情,但是對于我們而言,這是兩面的,一方面時代的改變使我們能夠光明正大的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愛,不必再像前一輩人那樣壓抑著,但另一方面我們這個時代的浮躁也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愛情,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電影《Trust》觀后感《初戀的這件小事》觀后感《阿基拉與拼字比賽》觀后感怪獸大學觀后感《圣誕玫瑰》觀后感《失聯(lián)者》影評《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zhàn)》影評: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盜夢空間觀后感